值“兩會”閉幕之際,中國染料工業協會秘書長田利明表示,“十一五’期間,我國染料工業依靠管理創新和科技進步,使行業發展更趨理性化、科學化,由注重經濟規模、產品數量的增長,發展為注重品牌、品質的提升。”根據國家“十二五”規劃精神,染料業將繼續加大創新力度與科技投入,加快推進增長模式的轉變。
長遠發展立足清潔生產
為了減少“三廢”排放,染料行業需要開發和推廣清潔生產工藝。“將重點推廣催化技術、三氧化硫黃化技術、溶劑反應技術、定向氯化技術、組合增效技術、連續硝化技術、絕熱硝化技術等清潔生產和循環利用技術,使COD年產生量減少30萬噸、廢水的年產生量減少1200萬噸。”田利明表示。到“十二五”末期,我國染料行業的COD和污水削減量將在“十一五”的基礎上再下降10個百分點,分別占行業總產生量的18個百分點和15個百分點。
“十二五”期間,我國新興產業發展對于染顏料的需求將會明顯增加。田利明預測指出。基于此,染料企業要堅持走自主創新、以質取勝的道路,力爭在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名牌產品,發展成為國際市場上高技術用染顏料的主要供應基地,實現由產品經營向品牌經營轉變,進而促進全行業協調可持續發展。
產業升級依托科技進步
“面對著巨大的循環經濟、低碳經濟和節能減排壓力,我國染料工業在“十二五”期間的發展,必須由依靠資源開發向產業結構提升轉變,由注重經濟規模向注重發展質量轉變,由追求經濟增長向追求全面發展轉變。”田利明指出。加快結構調整,實現發展方式轉變,將是染料業今后面臨的艱巨任務,其根本是加速科技進步。
他提出,今后要把環保治理、清潔生產、產品升級、綜合治理、節能降耗、污染減排等關系行業發展的重大問題,與科技創新緊密地結合起來;重視專業化人才的引進與培養,完善行業培訓機制建設,提升行業整體技術水平;注重標準體系的建立與完善,研究和吸收發達國家在標準制訂方面的先進理念;發揮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的優勢,與專業院校緊密合作。
新品開發瞄準現實需求
田利明表示,對于技術創新方向,要瞄準科技含量高的新產品,以滿足不斷涌現的新印染技術、新型纖維的需求。譬如,以高固色率活性染料、節能型分散染料、數碼噴墨印花用染顏料和高性能顏料為代表的高附加值、高品質染顏料品種等。其中,高性能顏料品種產量占有機顏料總產量的比例,應由“十一五”期間的5個百分點增加到15個百分點。
田利明提出,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染料行業積極推進以科研院所為支撐、企業為主體、產品為核心、市場為導向、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。要通過科技創新培養一批學術帶頭人,鍛煉一支科技創新隊伍,提升技術研究人員的應變能力及研發水平,為整個行業的創新和發展打下基礎,逐步實現從跟隨性創新發展到原始性創新。 (責任編輯:楊瑩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