計算機視覺與人工智能技術,可解決井下風險預測難、響應滯后、效率低等難題,實現從人防到智防的轉變。目前,該平臺已在國家能源集團、山東能源集團、陜煤集團等多家煤炭企業實現規模化應用。長期以來,煤礦采掘工作面地質條件復雜、人機交互頻繁,傳統人工巡檢與視頻回放方式難以實時識別風險,嚴重制約自動化與安全水平提升。
為此,天瑪智控將AI算法與礦山場景深度融合,為監控系統裝上“智慧大腦”。該平臺通過在關鍵區域部署高清攝像頭,實時分析視頻數據,精準識別設備、人員以及環境異常,徹底扭轉了過去被動監控的局面,構建起“智能感知—精準分析—快速響應—閉環控制”的一體化管理機制。煤礦視覺AI一體化管控平臺可實現井下監控視頻流媒體統一管理,做到視頻數據的統一接入、統一調度、統一存儲、統一服務。無論是巷道固定監測還是綜采工作面復雜工況,管理人員通過一個平臺即可查看高清畫面,視頻傳輸延遲低于200毫秒,有效解決了系統分立與數據孤島問題。
“這個平臺就像一位24小時‘AI哨兵’,覆蓋人、機、環、管等多類場景,AI識別準確率超96%。即便在井下低光照、高粉塵等惡劣環境中,該平臺也能穩定識別采煤機、液壓支架、煤流狀態等關鍵參數,實現看得清、判得準、用得穩。”該平臺相關負責人表示。
當發現異常時,煤礦視覺AI一體化管控平臺可通過APP通知、系統彈窗、設備聲光報警等方式實時預警,并支持設備聯動控制,推動煤礦故障及時識別與處置。截至目前,煤礦視覺AI一體化管控平臺已在國內80多個煤礦工作面投用,助力行業構建起“地面規劃采煤、設備自動執行、面內無人作業”的常態化無人開采新模式。其中,陜煤集團黃陵礦業公司一號煤礦借助AI視頻分析技術,生產效率整體提升約15%。
“過去需要3人到4人不定時井下巡查,如今在地面調度中心就能實時掌握全礦動態,系統還會自動處理異常。”黃陵礦業公司一號煤礦一位現場技術人員表示,自煤礦視覺AI一體化管控平臺運行以來,該礦有效避免了多起因設備碰撞和人員誤入導致的安全事故。天瑪智控相關負責人表示,煤礦視覺AI一體化管控平臺依托礦井現有視頻監控系統,無需大規模改造硬件設備,具備低成本、高可靠、易推廣等特點。憑借感知控制閉環聯動、低成本快速落地、高可靠場景適配的優勢,該平臺正成為煤炭企業實現智能感知、聯動與預警的核心系統。
未來,天瑪智控將繼續推進人工智能及多模態大模型與礦山場景融合,進一步突破復雜工況識別技術,為煤炭(煤炭行業分析報告)行業高質量發展持續賦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