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游演藝的興起,除了帶動消費和相關產業發展,還能發揮傳播文化、促進就業等多重社會效益。比如,河南省在最近印發的《進一步擴大文化和旅游消費若干政策措施》文件(文件行業分析報告)中提出,對河南省首次入選“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”“全國旅游演藝精品名錄”等的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資金獎勵。《成都市進一步促進旅游業發展的若干措施》及實施細則中也提出支持打造原創旅游演藝項目,通過競爭性評審,對新投資打造、項目總投入資金在1000萬元(含)以上且在蓉固定場所已實現駐場演出達60場的旅游演藝項目,按照不超過實際投入總資金比例10%的標準擇優給予一次性項目補助,補助金額不超過500萬元。
在政策與需求的雙重激勵下,旅游演藝賽道的進入者們每年都會推出大量新項目,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是,能夠獲得游客與市場認可的只是少數。潘燕表示,很多項目面臨著內容同質化、特色不鮮明、運營模式單一等問題,而旅游演藝要獲得成功最重要的是瞄準目標市場,提高游客轉化率。
劉巖認為,以游客為主的觀演群體對旅游演藝項目有些共同的訴求,比如觀演時間不宜過長;更偏好輕松、直觀的內容。但歸根到底,旅游演藝是一種演出活動,要尊重藝術規律,好劇本、好演員都很重要,在劇本的打磨上要更精心,結合當地文化和自然景觀等,找到合適的角度和呈現方式,科技手段的運用要服務于內容,而不是憑空“炫技”。
專業劇場對觀眾的鑒賞能力有一定的門檻要求,旅游演藝項目的受眾是游客,很多游客甚至是第一次走進劇場,因此旅游演藝最難的是要做到兼顧藝術性和通俗性,讓“深者看了不淺,淺者看了不深”,在游客和戲劇之間搭建一座連接的橋梁。同時,在項目運營上要處理好創作與市場的關系,充分傾聽市場的聲音,尊重市場變化,在演藝之外提升服務水平,給游客帶來好的游覽和觀演體驗,才能實現經濟價值、社會價值、藝術價值的平衡。
旅游演藝項目在種類上豐富多彩、內容上百花齊放,創新不斷,不僅能帶動消費和相關產業發展,還能發揮傳播文化、促進就業等多重社會效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