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大量像《長恨歌》一樣主打游客市場的旅游演藝項目風生水起。在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潘燕看來,形式多樣、不斷創新的旅游演藝為豐富游客選擇、拉動夜間消費、傳播地方文化提供了多元渠道。值得關注的是,越來越多年輕消費者愿意為旅游演藝項目買單,甚至不惜“跟著演出去旅行”“為一部劇打卡一個景區”,這背后反映出文旅消費需求的變化:人們更愿意把錢花在體驗上、注重精神滿足,演藝活動本身就可以成為旅游的重要吸引載體。
開心麻花在北京以專業劇場演出為主,7月、8月暑期高峰,觀眾中游客占比能達到30%,說明城市演出旅游化已成為一種趨勢”。當演藝活動對游客有足夠的吸引力,開心麻花決定將自己擅長的戲劇演出活動等帶到各地景區,通過“喜劇生活節”的載體試水旅游演藝賽道,取得了不錯反響。于是,今年4月,開心麻花推出的首部旅游演藝項目《奇幻聊齋》,正式落戶山東淄博紅葉柿巖旅游區。
“只有河南·戲劇幻城”走的是另一條充滿冒險的道路,不是把戲劇帶入景區,而是“無中生有”打造一座戲劇目的地。河南建業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姚培介紹,圍繞“黃河、土地、糧食、傳承”的主線,以沉浸式戲劇藝術(藝術品行業分析報告)為手法,以獨特的“幻城”建筑為載體,“只有河南·戲劇幻城”打造了一個嵌套21個劇場,可以提供近700分鐘不重復劇目演出的戲劇聚落群,游客到這里可以沉浸式感受中原文化和戲劇魅力。截至去年底,“只有河南·戲劇幻城”累計觀劇人次已超4000萬,其中省外觀眾占比超過80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