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半年,A股十大光伏組件企業出海普遍受阻,“海外收入”合計961.56億元,同比減少26.54%。且值得注意的是,多數企業海外收入降幅大于國內收入降幅。
海外收入下跌與全球部分傳統市場需求放緩、貿易壁壘加劇以及產業鏈價格競爭激烈有關。而出海受阻背后,憑借較高溢價,海外市場仍是光伏組件企業的主要利潤來源,企業仍在尋找突破口。半年報展現出的幾大趨勢愈發明顯,如加快海外本地產能建設、開拓重心轉向新興市場、轉型綜合方案提供商以及高端化。上半年十大光伏組件廠商出海業績不佳與整體出口量下降有關。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數據顯示,今年上半年國內光伏組件出口額為115.4億美元,同比下降29.3%,出口量為120.5GW,同比下降17.7%。
許多國家和地區為規避貿易壁壘,更傾向于進口電池片回國組裝。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數據,今年上半年光伏電池片出口額為17.3億美元,同比逆勢增長31.1%;出口量為44.4GW,同比逆勢增長59.1%。此外,為應對海外日益嚴苛的貿易壁壘,多家組件企業持續推動海外本土化生產布局。其中,晶科能源的美國2GW組件產能已滿產,沙特項目10GW的電池組件產能正在穩步推進中;隆基綠能在美國的5GW組件合資工廠已經達產。
2025年8月,晶澳科技簽署協議,計劃在埃及投資建設包含2GW太陽能電池片工廠、2GW組件工廠及1GWh儲能系統工廠的項目;橫店東磁的印尼3.8GW電池片項目已于2024年投產,2025年產能利用率逐步提升。上述海外產能均能在一定程度上規避貿易壁壘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