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實現“新躍升”。投入方面,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,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,企業研發經費已占全社會研發經費的3/4以上。產出方面,工業企業發明專利申請數從“十三五”末的90.7萬件提高至2024年的124.4萬件,在當年發明專利申請總數中的占比從60%升至65%。
高能級創新和服務平臺建設形成“新格局”。“十四五”期間,新布局16家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,總數達33家,突破近700項關鍵共性技術,打通基礎研究到產業應用的瓶頸。累計認定187家工業(工業行業分析報告)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,遴選首批241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培育中試平臺,架起產品從“實驗室”到“生產線”的橋梁。
國家高新區發展新質生產力邁出“新步伐”。2024年178家國家高新區實現園區生產總值19.3萬億元,占全國GDP的14.3%;全員勞動生產率為71.8萬元/人,比“十三五”末翻了一番。“十四五”期間,國家高新區內先后誕生了全球首臺超導量子計算機、全球首個通用人工智能系統原型等原創技術和產品。
重大技術裝備是產業升級的重要支撐。“十四五”期間,C919大飛機累計安全運送旅客300多萬人次、長征七號遙十運載火箭托舉天舟九號僅用3小時就完成太空物資閃送、“深地塔科1井”在地下10910米深度勝利完成鉆探……我們將加快建設供需適配、優質高效的重大技術裝備體系,推動重大技術裝備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、國際化發展。